每一个年代,都有每一个年代的特殊记忆,从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到千禧年再到新时代。对于教师来说,变化的是时代,永恒不变的是教育情怀。
从50后到90后,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一代又一代,他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教师的尊严,在神圣的岗位上构建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家园,用教书育人精神写就了人间大爱,谱写了教育赞歌。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近出生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我校优秀教师代表,聆听他们的故事。
50年代
优秀教师代表徐晓刚、李菊丽
徐晓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教育督学,江苏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人们常说老师是蜡烛,是园丁,是春蚕,以此赞扬这个群体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更强调责任。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是最需要有责任心的工作,这颗责任心就叫师德。这几年许多青年才俊的加入,为学校教师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们将传好交接棒。我将凭着这颗责任心,将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永远奉献给我的学生和所钟爱的事业!
李菊丽: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省文明教师、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徐州市师德先进个人
虽然已经退休,但教师是我一生的职业。四十年的从教之路,弹指一挥间。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以来,我希望做个好教师的追求始终没有变。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教师的心灵丰满,学生的心灵就不会枯萎。社会飞速发展决定了教师站稳讲台必须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不能有丝毫懈怠。我想对年轻人说,只有坚守教育岗位的初心不变,在平凡的岗位上才能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60年代
优秀教师代表姜代红、王作亮
姜代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教授,博士,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徐州市科技创新十大女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从教26年。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这份职业,无私奉献,甘于平凡,无怨无悔;要热爱学生,对学生多一份爱心、赞美与微笑,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才;要热爱课堂,吸收前沿知识,科研反哺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教育技术,教学相长,师生共勉。看到教过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科研骨干和社会栋梁,我由衷地喜悦和欣慰。
王作亮: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自1981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有40年的教龄。教师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非常享受这种全身心的情感与智慧的投入,更享受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快乐。
70年代
优秀教师代表吴云、张丰
吴云: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徐州市劳动模范
以爱心为梁,连通师生的心房;以勤奋为本,筑牢事业的根本;以真诚为贵,收获同事的真情;以大局为重,服务学院的发展。新时代的教师面对诸多新的挑战,唯有拼搏的汗水方可浇灌出科研与教学之花,唯有服从服务于学院乃至学校发展大局,教师自我发展才能获得强有力的保障。“流光容易把人抛”,但只要以满满的爱心教书育人,我们的青春就将在一代代学生中不断延续。
张丰:体育学院副教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主任,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已有20个年头,每一次走上操场面对学生,都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体育课教学以实践为主,标准、优美的示范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扎实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不同,因材施教是关键,让每个学生都在体育课上找到自己擅长的项目,养成运动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80年代
优秀教师代表牛鸿蕾、雷蕾、王帅
牛鸿蕾: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徐州市优秀女教师
光阴荏苒,我已在高等教育战线上度过了14个春秋,岁月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一段弥足珍贵的职业成长经历。我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也感受过失败的落寞;讲台上的我不再仅仅是激情飞扬,更平添了一些沉稳与干练。未来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将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磨砺提升自己,为早日建成徐州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雷蕾: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江苏省第三届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获得者,
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的从教之路才刚刚开始。从学生到教师,在完成角色转换的过程中,艰辛与快乐同在。我热爱这份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经常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求教。结合课堂实际及时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将思政因子融入实际教学活动中去,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
王帅: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江苏省教育厅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四年光阴,白驹过隙,作为“青椒”的我始于对“格物致知,敬业乐群”的向往。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第一责任,但也是爱的事业,你若对学生投之以真心,他们必定会报之以琼琚,带给你无限的惊喜和感动,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愿所有80后的教师们,在徐州大学建设的道路上不忘育人初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90年代
优秀教师代表王姣媚、刘希、顾行健
王姣媚: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江苏省“双创博士”
作为刚刚入职一年的青年教师,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只有对教师这份职业心怀敬畏、心存热爱,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初为人师,我自己也在坚持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吸收养分,努力成长,尽快适应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同时,积极主动向老教师求教,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充分利用网络和其它新媒体,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刘希:物理与新能源学院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2019年9月,我来到了太阳成集团tyc122cc,第一次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至今已满一年时间。一整年的从教生活让我对教师的职责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太阳成集团tyc122cc是我梦想的起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服务社会,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顾行健: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2019年度校优秀辅导员、2019年度校五四青年先锋
三年前,我有幸成为一名辅导员,肩负起“与青春作伴,为青春摆渡”的育人使命。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始终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秉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工作理念,倾情投入、醉心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加油蓄力、成就梦想。这三年对我来说,同样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紧扣时代脉搏,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积极践行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使命。
日历再一次翻到了九月,翻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把崇敬和祝福献给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祝全校教职工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