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学习强国江苏平台报道了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五融五培”育人之路的特色做法。
新闻链接:
太阳成集团tyc122cc:求真奋进 走好“五融五培”育人之路
秉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近年来,太阳成集团tyc122cc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大力发扬“求真奋进”的学校精神,坚持研以致用、以研促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学科竞赛、团队平台和实践实训科研育人全过程,在“求真奋进”中走出一条“五融五培”育人之路。
融入课程思政 培养政治品质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学院党委将课程思政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深入推进“工业设计”类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依托学院全国高校唯一的发动机博物馆,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管齐下”课程思政品牌。在专业课程中着重加强学科专业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强化学生对学科专业内在价值和职业操守的认识;在实践类课程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探索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
融入专业课程 培养科研意识
学院党委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逐步完善专业课程建设与评价机制。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做科研?怎么去做科研?做科研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又会产生怎样的乐趣?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学习与培养自身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和科研兴趣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学术诚信。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近年来学生获专利授权数74项,获批创新创业项目数79个。
融入学科竞赛 培养创新能力
坚持专业学习与创新教育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并重的科研育人模式,学院党委完善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学科竞赛育人体系,广泛动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赛,激发学习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院参赛大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70余项。荣获第五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全国一等奖1项、第十三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自制实物模型组全国一等奖1项、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虚拟仿真赛道总决赛中荣获工程场景数字化赛项铜奖1项、第十三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江苏赛区特等奖1项;仿生智能除霜机器人项目入围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晋级全国决赛终评答辩。
融入团队平台 培养协作习惯
学院党委以教师和学生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师生一体化科研创新平台。在团队建设方面,学院组建30余支师生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其中“工程机械可靠性设计与研究”团队获批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学院获批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9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项,其它协会/学会奖36项;授权国际专利24项,中国发明专利93项。在平台建设方面,“机械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一五”至“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建成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4个;成立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徐州分中心、徐州市机械工程学会,并通过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建成教师学生联合创新工作室、学院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等,以教师团队引领学生,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逐步构建。
融入实践实训 培养工匠精神
学院党委精准结合行业企业工作岗位需求,重构教学组织、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把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内涵融入教育教学和实践实训全过程,切实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徐工集团等大型创新型企业建立紧密协同的科研育人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平台+项目+基金+培养+孵化”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科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积极调研行业企业技术需求,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参与上海高校科技成果展、苏北五市、徐州高新区、贾汪高新区的成果对接会8场。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20余名博士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科技副总”,4人入选“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团员”;有50余家企业与学院教师签订了“四技”合同,合同横向经费金额超1000万元。
新时代,新征程,太阳成集团tyc122cc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立足特色,创新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打通“科研+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学院基层党建和科研育人协同发展,奋力书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篇章。